近日,绵阳市科学技术局公布了中央引导地方科技发展资金拟推荐立项项目清单,四川东材新材料有限责任公司与西南科技大学合作申报的“面向全钒液流电池应用的高性能隔膜材料的研发”被成功立项。这是双方针对高性能离子交换膜产品研发联合产出的又一成绩。
在国家“双碳”战略目标背景下,能源化工和先进材料产业被列入我省六大优势产业,因此离子交换膜高性能化技术发展及其在全钒液流电池、电解水制氢、氢氧燃料电池、电催化二氧化碳还原等众多领域被迫切需求。然而,上述应用领域内的商业离子交换膜存在世界公认的离子传导性与选择性之间此消彼长的trade-off难题,且其依赖进口、售价昂贵,存在潜在“卡脖子”问题。
今年初,绵阳市科协在四川东材新材料有限责任公司走访调研时,公司王明副总经理表示目前在高性能离子交换膜产品研发、性能评价测试与人才储备等方面面临痛点。了解到企业需求后,市科协主动牵线搭桥,组织西南科技大学专家与企业开展交流,成功促成四川东材新材料有限责任公司与西南科技大学张亚萍教授领衔的分离膜与功能材料团队合作,双方均表明在离子交换膜产品更新迭代、铸膜工艺技术创新、人才联合培养等方面展开合作的意向。
在前期精准对接的基础上,绵阳市科协以“三进”服务活动为纽带,持续跟进校企合作全流程,推动西南科技大学专家团队与四川东材新材料有限责任公司在已有合作框架下深度融合,形成“靶向攻关+资源互补”的协同发展模式。据悉,目前西南科技大学分离膜与功能材料团队已派出有经验的李劲超副教授等博硕士师生入驻四川东材新材料有限责任公司研发中心,全力为企业离子交换膜“创新设计—工艺优化—平台搭建—品质评测”助力。市科协云服中心也紧盯合作进展,确保双方信息畅通无阻,为最终合作成果的产出奠定了坚实基础。在市科协的协作下,双方联合攻关生产、实验验证的离子交换膜产品,已为全国液流电池标委会成员单位、四川省高端能源储能装备的链主企业—四川伟力得能源股份有限公司供货,装配入kW级全钒液流电池电堆中进行性能示范评测。未来,三方将进一步聚焦离子交换膜材料形成“政产学研”合作模式,加速提升高性能离子交换膜的产业化及高水平科研人才的培养水平,助力国家“双碳”战略,推动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后续,市科协将持续推动科技智库资源下沉,持续深化“保姆式”服务内涵和外延,让“三进”服务覆盖更多企业,使科技创新从“关键变量”真正转化为企业发展与产业升级的“最大增量”。(绵阳市科协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