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田间地头读研,把论文写在大地上,把成果留在农民家……“科技小院”是一种研究生的培养模式——农业专家教授带着研究生在农业生产一线常驻,“零距离”研究解决老乡们在农业生产中的实际问题。近日,成都市农村专业技术协会发布《关于设立2025年成都市科技小院的通知》,同意设立“成都市金堂县黑山羊科技小院”等16家科技小院,有效期为三年。
今天
我们来到新津区
看看
他们是如何用小小的黄辣丁
激活乡村振兴“一池春水”的
成都市新津黄辣丁科技小院
成都市新津黄辣丁科技小院依托成都市润水岷江渔业专业合作社建设,合作社是新津区深耕内陆养殖领域十余年的农业合作社示范单位,以水产苗种繁育、成鱼养殖销售为核心业务,2024年6月获准使用“新津黄辣丁”国家地理标志专用标志。
科技创新方面,小院拥有“养殖池以及循环生态养殖系统”等知识产权专利技术,并集成高效饲料配方、病害绿色防控等核心技术。通过与科研机构深度合作,实现亩产6400斤(较传统模式增产3000斤)、用药量降低80%、尾水100%达标排放。
品牌建设方面,小院以“新津黄辣丁”地理标志保护产品为核心(2010年获批,2024年启用专用标志),构建起全链条质量管控体系。产品通过盒马鲜生、伊藤洋华堂等高端商超及胖大姐鱼庄、五河渔庄等知名餐饮品牌覆盖全渠道市场,品牌美誉度与消费者忠诚度持续提升,已形成从苗种繁育、成鱼养殖到深加工销售的完整产业链,并探索出“科研院所 + 合作社 + 农户”的产学研融合机制,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产业模式与技术示范。
在助力乡村振兴方面,小院以“合作社+基地+农户”模式为核心,构建“产业增效、农户增收、生态增益”的乡村振兴体系,通过科技赋能、产业融合与品牌塑造,形成了可复制的“新津模式”。小院依托2000余亩标准化养殖基地,辐射带动周边30余户农户参与黄辣丁养殖,通过“四统一”服务(技术指导、苗种供应、饲料采购、市场销售)降低农户成本,实现户均年增收5万元;同时延伸产业链,带动20余户农户发展民宿餐饮等配套产业,户均年增收4.9万元,吸纳农村劳动力临时用工5000人次,形成了“一产提质、三产增效”的联动发展格局。
在科技赋能方面,小院联合川农大、农林科学院等机构,构建“产学研用”体系,累计举办47期技术培训班,培训农户600人次,推广高位池循环水养殖技术,提升水体利用率30%,黄辣丁年产量达1000吨,年产值超3000万元,产品合格率100%;围绕黄辣丁生物学习性获14项国家专利,其中“高位池循环水养殖技术”,大幅提升养殖产量,降低用药80%以上;严格执行地理标志管理办法,建立养殖档案,委托专业机构对每批次产品进行药残与质量检测,确保产品100%达标。
产业融合方面,小院以黄辣丁为核心推动一二三产协同发展:新津区建成100余家黄辣丁主题餐馆,年消费700余吨,销售收入1.5 亿元;依托“鱼鲜美食节”“鱼鲜啤酒节”等品牌活动,年吸引游客近百万人次,带动旅游消费超2亿元;通过地理标志认证与动态监管,产品溢价率提升25%,成为区域公共品牌标杆。
接下来,小院将继续以产业振兴为纽带、科技创新为驱动、三产融合为路径,构建“科技引领、产业带动、生态优先”的乡村振兴模式,持续深化产学研合作,为新津黄辣丁产业升级提供技术支撑,为区域乡村振兴贡献可持续的“新津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