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顶部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学术学会>>正文
四川省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与教育专业委员会成立
发布日期:2025年08月27日 10时37分48秒

8月23日,由四川省儿童早期发展与健康科学研究会主办的“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与教育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暨首届学术会议”在成都召开。此次会议聚焦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与教育领域前沿动态,会聚医学、教育学、心理学等领域专家学者,共研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与教育发展新路径。同步上线的“AI卫教数智健康服务管理系统”,为该领域发展注入“数智力量”。

组建跨领域专委会

破解健康服务协同痛点

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与教育专业委员会(以下简称“专委会”)成立大会上,首届领导班子正式产生: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教授刘芳当选主任委员,10位专家出任副主任委员,31位行业学者入选常务委员及委员。

“专委会的成立,是四川省儿童早期发展与健康科学研究会深化医教融合战略的关键一步。”四川省儿童早期发展与健康科学研究会会长毛萌在致辞中表示,专委会将聚焦儿童心理健康预防干预、教育场景心理支持、医教协同服务体系建设三大方向,重点推进医疗评估标准与教育实践指南衔接、跨学科人才联合培养及人工智能数字化平台研发,破解当前儿童健康服务“资源分散、协同不畅”的行业难题。

成立仪式结束后,首届学术会议拉开帷幕。与会专家围绕儿童心理预防干预、校园心理服务落地、医教协同机制等议题,结合临床案例与科研数据进行分享。现场就“基层服务能力提升”“科普落地路径”等问题互动讨论,打破领域壁垒,为后续工作落地提供新思路。

AI管理系统上线

构建全周期健康管理闭环

20250827A1.jpg

大会现场,“AI卫教数智健康服务管理系统”同步发布。“AI卫教数智健康服务管理系统”创始人罗军介绍,该系统为国内率先构建的创新型数智化平台,依托全国学生健康筛查网络与AI大模型算法矩阵,可实现儿童青少年近视、口腔疾病、心理问题、肥胖及脊柱侧弯的早筛早诊,为全周期健康守护提供技术支撑。该系统还为儿童建立全成长周期电子健康档案,联动当地卫健系统、医院、学校、社区形成“四位一体”健康管理闭环,有效破解“报告看不懂、就医找不到、随访断了线”的服务断层问题。

例如,近视筛查将视力表“搬至手机端”,支持裸眼、戴镜双场景检测;口腔筛查通过“站立+平躺”双位视频引导,精准识别微龋、邻面龋;心理筛查结合“智能量表+视频问答”,抓取语音、语义及面部表情,规避传统量表“刻意隐瞒”的漏洞等。目前,近视、口腔、心理筛查模块已投入市场,肥胖、脊柱侧弯筛查技术预计今年年底落地。

筛查完成后,家长可快速获取电子报告,由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四川省人民医院等权威医疗机构的医师提供专业解读与个性化干预方案;若筛查出危重症情况,还能直接对接线下医院绿色通道。

值得一提的是,该系统严格遵循《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信息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数据安全法》, 采用全流程加密技术,为儿童敏感健康信息筑牢“安全防线”。

“AI+专委会”打造西部健康服务破局样本

“国家综合慢病示范区评估指标从63个优化至18个,仍保留儿童青少年龋齿、肥胖、体质等核心指标;四川省也前瞻性推出‘明眸皓齿、正心立身’健康工程,政策方向明确,但落地难的根源在于传统服务模式缺乏技术支撑。”国家慢病中心创新发展基地负责人葛为勇现场评价道,此次发布的“AI卫教数智健康服务管理系统”正是瞄准这些痛点,以AI和数字技术为引擎,对儿童青少年健康服务和慢病防治模式进行的一次大胆革新与升级。该系统还精准解决了传统服务“难普及、难精准、难追溯”三大痛点,填补了西部地区“筛查—评估—预警—干预—跟踪”全流程服务空白,为主管部门提供实时数据支撑,推动公共卫生资源科学配置。

“数字化健康服务全流程闭环平台在全国范围内仍属稀缺资源,这套系统在西部率先落地,为区域健康服务跨越发展提供了可借鉴样本。”葛为勇建议,未来可深化AI大模型研发,集成基因检测、可穿戴设备数据,构建“生理-心理-社会”多维体系,提升服务精准度与全面性。

下一步,专委会将与“AI卫教数智健康服务管理系统”深度联动,围绕人才培育、科研协作、科普传播与医工转化发力,深化AI在儿科筛查中的应用,探索多维度数据集成。

从“医疗归医疗、教育归教育”的分散状态,到“专业+技术”双轮驱动的闭环管理,此次专委会成立与“AI卫教数智健康服务管理系统”上线,不仅是四川省儿童青少年健康服务领域的里程碑,更标志着西部地区正构建让每个孩子“健康成长、快乐成长”的全新生态。(黄梅兰)

Baidu
map